合作伙伴|
当前位置: 金年会_金字招牌(中国)官方平台 » 关于金年会 » 合作伙伴jinnian金年会官网一方面是感性的。这个春季,身边的朋友先后炫起“碧螺知春拿铁”、“冰吸生椰拿铁”,化身为瑞幸新品品鉴官,在朋友圈开箱试喝。这种自来水式的氛围感,是网友饮品标配的待遇。
另外一方面是各种商业报道营造的向好。瑞幸在2020年被机构做空,引出财务造假丑闻,监管和舆论风暴双重压力下,陷入生存危机。但三年后,瑞幸神奇地平稳落地,并交出一组还算很漂亮的数据,彷佛拿到了重生的剧本。
根据日前瑞幸咖啡公布的2023年最新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瑞幸总净收入为44.367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24.0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5%;美国会计准则(GAAP)下营业收入为6.78亿元,营业利润率为15.3%。截至3月31日,瑞幸咖啡门店总数已达到9351家。
瑞幸咖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谨一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万店目标将在今年上半年提前实现。据其透露,截至一季度,瑞幸咖啡累计消费客户数达1.5亿。也就是说,已经累计有1.5亿消费者参与了一个年营收规模百亿元的大项目。
但从字面上看,每一个点都是一个宏大的故事,并得出一个高光的结论。比如有评论就以极大的口气画饼:中国咖啡市场的教科书可能得让瑞幸来写。
瑞幸本质上还是干的零售的活,这也是它品牌使命的关键词。引用一下官网描述:
瑞幸咖啡以“创造幸运时刻,激发美好生活热望”为使命,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新零售模式,与各领域优质供应商深度合作,打造高品质的消费体验,为顾客创造幸运时刻。
零售的本质,借用京东刘强东的话,就是实现产品、价格、服务的三位一体。京东曾经打赢多场电商战的秘诀就是聚焦成本、效率、服务这些关键要素,并且采用低价策略,回归用户。
无论是早期瑞幸疯狂补贴“撒币”营销,把咖啡的价格打下来,实现跑马圈地,还是现在借着店庆的噱头推出九块九促销,还有未来可能推出更低价格的新品,都是在围绕价格进行的“饥饿游戏”。
简单理解就是,在这场游戏里,如果玩家没有足够深的护城河,价格便不会触底,永远会有玩家推出更低的价格,来试图赢得比赛。
综合来看,瑞幸目前引以为傲的护城河有三条:爆款单品打造能力、万店规模化效应以及供应链支撑的盈利能力。这也是目前官方对外释放的利好消息的内在驱动。
在普遍的商业报道里,瑞幸的爆款能力不靠运气,依托的是自身的大数据能力,进而把控新消费行业流行趋势,追踪量化,把各种原料和口味数字化,用“数据能力”推陈出新,复制到门店,市场作为检验渠道,不断校正新品,不断创造爆款。
这是瑞幸持续输出爆款的秘诀,也隐含了三条护城河的必然联系。但这三条护城河并不足以保证瑞幸在竞争力继续保持领先身位。
怎么理解?唐辰同学在此前《蕉下的焦虑,“轻量化户外”新故事能缓解么》一文中分析:
和此前走红的完美日子、花西子一样,蕉下的宣传更多的是落在产品的卖点上,也就是蕉下一直在给产品打“科技人设”,并不是在讲产品故事,更不是品牌故事。
主角换成瑞幸,是不是也感觉到雷同:面临着和蕉下同样的问题,这是成长的烦恼。爆款单品不断,固然是瑞幸产品能力的外在释放,也是消费者口味不可控的映射。
有从业者认为咖啡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部分人认为咖啡是有灵魂的,虽然每个人的品味不同,但仍可以通过控制原料来源、提升制作手法来做出一杯能满足大多数消费者满意的咖啡,暂且称之为“学院派”;还有一部分认为市场需要什么口味的咖啡就推什么口味的咖啡。于是,你能看到芋泥、椰奶、桂花、酸菜、香菜出现在配料表中,甚至喧宾夺主,咖啡明显的饮料化,至于是不是咖啡,已经不重要了,且称之为“新派咖啡”。
两派咖啡分歧的关键就在于咖啡不是标品,而且非标属性越来越强,消费者的口味也是千变万化,众口难调。要么有足够的议价能力,坚持自我,服务忠实人群;要么就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在市场校验中迎合消费者,这就对咖啡品牌的产品研发能力和供应链能力提出极大的挑战。
咖啡行业已经足够内卷,零售领域既有雀巢、麦斯威尔等老牌速溶咖啡,也有新晋网红三顿半、隅田川等新锐;实体店竞争更为激烈,国际连锁品牌星巴克、Times、Costa等与瑞幸、Manner、库迪等本土连锁品牌混战,连中国邮政、李宁、咪咕、华为、蔚来汽车等都跨界来分一杯羹,更别提711、罗森、便利蜂等便利店咖啡。
在这场咖啡的“饥饿游戏”里,比瑞幸更便宜的咖啡品牌或者咖啡店,在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里大量涌现,5元咖啡、3块9的现磨美式、8块9的生椰拿铁,花样层出不穷,价格卷到消费者惊呼:“3.9元一杯,卷过豆浆,咖啡进入白菜价时代”。虽然都知道这种贴地飞行不可持续,但为了赢得比赛,又不得不亮牌出发。
瑞幸咖啡在“号”练成之前,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赶超身前的星巴克,以及拉开身后追兵的安全距离。比如师出同门的库迪咖啡,在低价咖啡赛道来势汹汹。而新派咖啡逐渐饮料化,虽然客观上开拓出新的消费场景,但同时因为消费人群的重合,又将面临新式茶饮品牌的冲击。奈雪的茶、喜茶、蜜雪冰城、茶百道等,任何一个品牌都不是省油的灯。
对于瑞幸,目前标榜的三条护城河,某种程度只是早期疯狂补贴,踩中风口积累起来的势能,还不够深,也不是不可替代,更不能保证其安全,瑞幸需要垒砌更高的竞争壁垒。
种种迹象表明,咖啡行业还会有新一轮的增长,但行业的红利已经基本被吃透。多品牌混战,产品高度同质化,咖啡行业高度内卷的大环境下,品类创新、模式迭代仅仅是基础能力,更多的需要依靠品牌自身的综合实力,咖啡品牌认知也将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最大的差异化因子。
这里就不得不提下瑞幸一直贴身对标的星巴克。星巴克最新的财报数据也不差,星巴克中国市场2023财年第二季度净收入近8亿美元,同比增长3%(去除8%的汇率折算不利影响,则净收入增长11%)。同店销售额增长3%,同店交易量增长4%,实现自2021财年三季度以来的首次同店销售额正增长。
“第二季度迎来重大转折,恢复速度远超预期,标志着稳健、全面复苏的开始。”星巴克CEO拉什曼·纳拉辛汉表示,下半年中国市场平均每周销售额仍将环比增长。中国市场同店销售额将会继续改善,全年实现同店销售额个位数的增长。
简单点说,一直想打倒星巴克的“瑞幸”们,并没有对其中国市场业务造成致命冲击。瑞幸在碰瓷“伟大对手”星巴克的叙事中,不乏“价格贵”、“难喝”、“垄断”、“老派”等字眼,但星巴克多年的市场培育、营销打磨以及品牌修炼,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第三生活空间”、咖啡文化等概念在消费者心目中根深蒂固,也确实是生活场景、工作场景之外的必需,这就是星巴克沉淀下来的品牌张力,这种品牌力落差,才是真正的竞争壁垒,也是瑞幸亟需补上的短板。
虽然瑞幸一直强调要把咖啡带回其本质意义,但快餐式消费和进店用餐本身就不矛盾。当前,瑞幸的品牌天花板很低,资本、消费者和行业留给它的容错空间极小。爆款单品以及万店门槛,只是短期市场竞争的结果。
如何在这场“饥饿游戏”中活下来,甚至终止这场游戏,瑞幸还没有打磨一把终极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