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人文学院王宁教授在国际翻译研究顶尖刊物发表主题专辑

发布:小编 浏览:

  国际翻译研究领域的顶尖刊物《通天塔:国际翻译学刊》(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最近出版的一期(Vol. 69, No. 4,2023)以整期的篇幅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宁和青年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王洪涛共同主编的主题专辑“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翻译:挑战及其未来前景”(Literary Translation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allenges and Its Future Prospects),该专辑在线发表后立即在国际翻译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受到国际翻译学界同行的瞩目,被认为是人文学者对目前人工智能无所不能地渗透到文学翻译领域的一个积极的回应。在两位主编的精心策划下,该刊邀请了当今西方和中国文学翻译以及翻译理论界具有超前意识的8位学者型翻译理论家就这一论题分别撰写论文,回应了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时代文学翻译所受到的挑战及其未来前景。

  王宁在本专辑的导言性论文中指出,机器和人工智能翻译确实给传统的人工翻译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甚至威胁,它使得一些平庸的译者被放逐到了社会的边缘,更多的译者则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但是与其相对照的则是,那些权威的文学翻译者则到处受到邀请为文学和学术译著进行审校和修改。他本人就是这方面一个杰出的代表。这就说明,即使是在机器翻译或人工智能翻译大行其道的时代,具有广博的多学科知识和卓越的语言表达技能的优秀译者依然是十分抢手的,因为他们所做的恰恰是机器或人工智能翻译所无法取代的工作。

  作为一名多语言翻译研究者和国际翻译研究的权威期刊《视角:翻译理论与实践》(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主编,罗伯特·瓦尔丹(Roberto Valdeón)(奥维多大学)无疑也感受到了这种威胁。但他也与王宁一样,依然对文学翻译的未来前景表示乐观。他的结论非常清楚,也即在某些情况下,机器翻译可以产生相当好的文本,但在大多数文本类型中,人工译者的干预仍然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需要精确性和人的翻译创造性时,这一点更是尤为必要的,因为它能保持语义含义和审美价值的源文本的特色。

  王洪涛的论文开宗明义地指出:研究者往往忽视或低估了文学翻译的特殊性、复杂性和文化意义,这实际上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和予以回应。因此,在他看来,文学翻译是独特的,因为它蕴含了语言的复杂性和艺术的创造性,并带有一定的文化成分和社会偶然性。另一方面,他又指出,如果必须做出让步,机器翻译则可能适用于某些快餐流行文学作品的翻译,如机场小说或肥皂剧等。但对于具有较高审美、社会和文化价值的严肃文学作品,他依然建议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工翻译人员进行翻译。即使机器翻译或人工智能能够完成文学作品的部分工作,最终的译文仍然需要优秀的人工翻译者进行编后加工和润色。

  生安锋(清华大学)的文章认为,虽然机器翻译系统可以从事不同文类的翻译,但它仍然需要学习如何在翻译文本中添加注释或评论。人工译者可以评论目标文本中的词语选择或判断原文作者是否在说谎,但是机器翻译系统却很难学会这样做。另一方面,与人工翻译相比,机器翻译系统并不具备意识形态批判的功能,因为它无法借助先验知识和互联网等外部资源来了解语言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特征。但这倒有可能使机器翻译显得更加客观和公正。

  道格拉斯·罗宾逊(Douglas Robinson)(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作为一位多产且颇具影响力的翻译和人文学者,对机器和人工智能翻译一直有所警觉。他认为客户一直想要的就是现在可以免费获得的东西,而且几乎可以即时获得,只要雇人对机器翻译进行后期编辑。因此,就这一点而言,他们不需要去花钱雇佣人工译者从事翻译。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最好的文学翻译家绝不会在翻译市场上失败,因为他们可以做到机器翻译或信息翻译所做不到的事情。因此,他对人类翻译仍抱有一些希望,因为无论技术手段有多先进,人类翻译的工作永远不可能被任何技术手段完全取代。

  李波(香港岭南大学)的文章提请注意可能出现在机器或人工智能翻译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集中体现为在人工智能或机器翻译中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他指出,尽管翻译技术的应用和随之而来的伦理问题备受关注,但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翻译的伦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却被忽视了。至于中国当代网络文学的翻译,机器翻译无疑在加快翻译过程和满足热心的外国读者的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对科技进步仍应持一种开放和乐观的态度

  胡开宝和李晓倩(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的文章,比较了莎士比亚戏剧《科里奥兰纳斯》和《深度》的中文译本,以及著名翻译家梁实秋翻译的《威尼斯商人》,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他们认为,与人类翻译相比,机器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原语句子句法结构的限制。因此,他们的研究成果必将为人工智能翻译研究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实证参考。与此同时,他们的发现也含蓄地警告人工译者,他们的部分工作迟早会被人工智能翻译所取代。

  韩蕾(上海交通大学)从符号学的角度探讨文学翻译。她认为文学翻译本质上是一个语码转换和意义生成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此外,她还指出,虽然算法可以处理某些文学手段,他们目前无法处理构成艺术品的文学家的多元系统关系。

  据悉,《通天塔:国际翻译学刊》(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创建于1954年,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国际翻译家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ranslators,FIT,简称“国际译联”)主办的国际翻译学英文期刊,同时被SSCI和A&HCI数据库收录。该刊是国际翻译学界公认为最具有影响力的翻译学期刊之一,系国际顶尖的翻译学学术刊物。创刊60多年来,国际上许多著名翻译理论家如奈达等原创性的翻译理论研究成果曾在该期刊上发表。

  王宁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比较文学学者,他在学术生涯初期便开始从事翻译教学和研究工作。在长期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他翻译了十多部文学作品和人文学术著作,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文学作品《夜色温柔》、理论著作《西方艺术史》《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走向后现代主义》《后革命氛围》《跨国资本时代的后殖民批评》等,总字数达200万左右。他还用中英文著述出版了翻译学及其相关著作多部,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包括《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文化翻译与经典阐释》《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翻译与国家形象的建构及海外传播》、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Translation、Translated Modernity: Literary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Globalization and China等,其中两部专著和编著分别被译成意大利文和阿拉伯文。2022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他“资深翻译家”的荣誉称号。由他领衔主编这一主题专辑将对国际翻译学界对这一论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起到某种引领的作用。金年会app,


本文由:金年会装饰装潢装修家装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