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团队|Design Team
当前位置: 金年会_金字招牌(中国)官方平台 » 荣誉资质 » 专业团队北京工商大学推出学科团队统领全局的治校模式,这在全国高校尚属首次。团队围绕学科属性和特点组建,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也要以团队为主体,由以行政为中心的资源配置模式转向了以业务为中心的资源配置模式,让真正懂业务、熟专业的专家、教授,掌握资源分配的权力。
作者:崔雪芹 袁建胜 李娜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9-25 1:4:44
2006年,北京工商大学整合校内资源,以不同的研究方向为导向建立了80多个团队,作为学科建设的主体,确立了学科建设的方向,明确了学科层次提升的目标,并围绕方向和目标组织开展各项与学科建设有关的专业活动。
“最初,我们学校学科和学科建设的概念淡薄,只有本科专业的概念,提升不出层次。十一五规划,是要把学校建设成教学研究型大学,这就必须要有学术的基础,学科的支撑。”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谢志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05年,北京工商大学开始思考学科建设的问题。学校进行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最后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科建设的层次。大学进行学科建设,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学科结构,一个是学科层次。按什么方向建设叫做学科结构,使学科达到什么水平叫学科层次。
拥有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学科体系关键在建设。那么这个学科结构由谁来构建,学科层次由谁来提高呢?学校提出了用团队建设的方式。大家通过多次讨论,集思广益,达成一致,决定建立80个左右的团队。
建立团队的同时,北京工商大学制定了一整套关于学科团队建设和运行的制度。这一制度对学科的层次制定了评价标准,对学科的建设方向和学科建设方向的调整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学校的人、财、物的分派不仅按学科团队分配,而且按学科团队对学科建设的好坏分配。与此相应,制定了学科团队绩效评测办法。学校采用计分的方式对团队进行考评。对学科团队应建设的各个方面确定考核指标,根据考核指标所达到的水平赋予相应的分值。如不同水平的科研成果对应不同的分值,不同力量的师资队伍对应不同的分值,然后把各项分值加起来,按总分进行层次划类,并按总分分配财力物力资源。团队运行是由机制推动的,实现了责、权、利的结合,实现了能者与责、权、利的结合。责、权、利只有赋予能者才能有效。
学科建设除了要有机制保障外,最重要的是谁来使用、如何配置资源。过去通常是先给钱再建设,现在是通过建设达成什么成果,就相应给多少钱,例如一年学科建设的费用是1000万元,学校就把这1000万元除以所有学科团队的总分值,得到的每一分对应分配的钱,再以此乘以团队得到的总分值分配资金,一改过去基于行政功能或行政责任配置资源的状况,而按建成的目标去配置。
谢志华进一步解释,最高目标是实现学科结构合理,学科层次提升,资源就要朝这一目标配置,人、财、物都要集中于学科团队建设。要把资源配置的行政模式转化成资源配置的职责模式;本着谁来做就配给谁,配给谁必须围绕目标的实现而使用,配多少必须以目标实现的大小、好坏为标准。这是一种以业务为中心的资源配置模式。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应用生物技术团队是80多个学科团队中的一个,主要从事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团队成立时制定出了一个目标,充分利用生物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植物资源中的活性成分,应用于功能食品和功能化妆品。
记者采访了学院副院长董银卯教授。他介绍说,这个团队共有9人。整个团队有人负责整体方案的策划、联系行业、洽谈项目、研究开发化妆品技术;有人负责应用基础研究,比如生物技术与食品、化妆品的交叉研究,或者动植物细胞培养和化妆品美白功效研究;有人负责化妆品功效评价与标准化研究;有人负责科技成果转化和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每位团队成员主攻方向明确,分工合作。
学科团队能够通过团队的研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培养。学科团队中有不同层次的人,通过不同层次的人的传帮带就能达成这一目标。何聪芬是课题组一位年轻的博士,她和该团队另外两位年轻博士和一位硕士,与老教师一一结对,一年多的时间,他们都有了很好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科团队还形成了指导研究生的导师团。由于团队大目标是一致的,所以研究生的论文题目也是围绕这个大目标展开的,学生和老师都在这一个环境中工作学习,学生涉及到的问题都去请教相应专长的老师,学生的知识面能够有很宽的拓展。
除了人才培养之外,学科团队也实现了对资源享有分配权的主体和做事的主体合为一体。团队负责人最清楚在学科建设上需要什么硬件和软件,需要怎样进行整改,让他们拥有资源的配置权,把事权和事责联系起来。
金年会娱乐平台登录
为把学科团队建设好,突显团队特征,不仅团队要坚持按确定方向建设,而且整个团队的每个人都应得到应有的发展,而不能各自为战,参差不齐,显示不出团队力。为此,在考核机制上,引入了离散度的概念,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的成果与学科方向不要偏离,偏离度越高,说明团队力越差,考核时,就要减少分值。二是团队所有成员都要参与研究,不能只是少数几个人的事,每个人在计算分值的时候,离团队的平均分数越远,就说明团队力越差,这样一个机制能够较好地实现团队力。
学科团队建设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谢志华认为,首先是如何凝练好学科团队的整改方向,这不仅与学校学科结构有关,也与学科团队人员的研究兴趣方向有关,要重视两者的有机结合。目前,各学科仍然在调整学科方向,使它更加科学合理,学科团队成立一年多,学科团队的方向、人员已调整几次。或许两三年以后就可以相对固定。确定学科方向的过程,也就是大家研究学校学科发展方向的过程,也就是研究学科团队发展方向的过程。“通过这种确定,一定可以找出学校学科建设的方向和学科建设的特色。”
其次是如何全面落实以学科团队作为学校业务运行、资源配置的主体,实现学校运行体制的真正转变。在实践中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教研室与学科团队的关系;还有学科团队与学术团队、专业建设团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设立的团队)的关系。此外,有的团队领导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权力有哪些,还没有意识到怎么去用这些权力,这既有习惯的问题,还有落实到位的问题。
再次,团队尚未充分有效地开展各种活动,学科团队不仅仅只研究学术、只搞科研,学科建设的内涵、外延都比这更宽广,比如研究教学、专业培养、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等等,学科团队的职责还需进一步探索。
最后,学校各个行政部门如何围绕学科团队建设互相协调、有效运行的制度尚需摸索。谢志华认为,学校正处在由传统的制度模式向新模式转变的时期,尚未全面实现以学科团队为学校业务管理和运行的责、权、利主体,并以此为基础,统一协调各项制度。